转自:
一、反射的适用场景是什么?
1).Java的反射机制在做基础框架的时候非常有用,有一句话这么说来着:反射机制是很多Java框架的基石。而一般应用层面很少用,不过这种东西,现在很多开源框架基本都已经给你封装好了,自己基本用不着写。典型的除了Hibernate之外,还有Spring也用到很多反射机制。经典的就是在xml文件或者properties里面写好了配置,然后在Java类里面解析xml或properties里面的内容,得到一个字符串,然后用反射机制,根据这个字符串获得某个类的Class实例,这样就可以动态配置一些东西,不用每一次都要在代码里面去new或者做其他的事情,以后要改的话直接改配置文件,代码维护起来就很方便了,同时有时候要适应某些需求,Java类里面不一定能直接调用另外的方法,这时候也可以通过反射机制来实现。
总的来说,自己写的很少,具体什么时候要用那要看需求,反射机制无非就是根据一个String来得到你要的实体对象,然后调用它原来的东西。但是如果是要自己写框架的话,那就会用得比较多了。2)当你做一个软件可以安装插件的功能,你连插件的类型名称都不知道,你怎么实例化这个对象呢?因为程序是支持插件的(第三方的),在开发的时候并不知道 。所以无法在代码中 New出来 ,但反射可以,通过反射,动态加载程序集,然后读出类,检查标记之后再实例化对象,就可以获得正确的类实例。
3)在编码阶段不知道那个类名,要在运行期从配置文件读取类名, 这时候就没有办法硬编码new ClassName(),而必须用到反射才能创建这个对象.反射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展未知的应用。比如你写了一个程序,这个程序定义了一些接口,只要实现了这些接口的dll都可以作为插件来插入到这个程序中。那么怎么实现呢?就可以通过反射来实现。就是把dll加载进内存,然后通过反射的方式来调用dll中的方法。很多工厂模式就是使用的反射。
二、程序员在自己的业务开发中应该尽量的远离反射
反射:在流行的库如Spring和Hibernate中,反射自然有其用武之地。不过内省业务代码在很多时候都不是一件好事,原因有很多,一般情况下我总是建议大家不要使用反射。
首先是代码可读性与工具支持。打开熟悉的IDE,寻找你的Java代码的内部依赖,很容易吧。现在,使用反射来替换掉你的代码然后再试一下,结果如何呢?如果通过反射来修改已经封装好的对象状态,那么结果将会变得更加不可控。请看看如下示例代码:
如果这样做就无法得到编译期的安全保证。就像上面这个示例一样,你会发现如果getDeclaredField()方法调用的参数输错了,那么只有在运行期才能发现。要知道的是,寻找运行期Bug的难度要远远超过编译期的Bug。
最后还要谈谈代价问题。JIT对反射的优化程度是不同的,有些优化时间会更长一些,而有些甚至是无法应用优化。因此,有时反射的性能损失可以达到几个数量级的差别。不过在典型的业务应用中,你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个代价。
总结一下,我觉得在业务代码中唯一合理(直接)使用反射的场景是通过AOP。除此之外,你最好远离反射这一特性。
三、性能分析
反射机制是一种程序自我分析的能力。用于获取一个类的类变量,构造函数,方法,修饰符。
优点:运行期类型的判断,动态类加载,动态代理使用反射。
缺点:性能是一个问题,反射相当于一系列解释操作,通知jvm要做的事情,性能比直接的java代码要慢很多。
可参考另一篇: